首页

艾彩楼道帆布鞋踩踏

时间:2025-05-29 04:06:12 作者:太原晋祠公园迎来最佳观赏季 浏览量:64872

  2021年12月3日,中老铁路开通运营。

  列车飞驰,动能澎湃!目前,中老铁路单日旅客发送量由2万人次增至最高10万人次,单日跨境货物列车从日均2列增至20列,出入境人员来源地从最初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增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货物品类从10多种增至3000余种……不断刷新的里程、交流、贸易等数据,凸显着中老铁路国际大通道的重要带动作用。

  3年来,云南省抢抓中老铁路机遇,以通道能力提升、物流枢纽建设、沿线产业开发和经营主体培育为重点,切实打造一条开放发展的黄金道路。截至目前,中老铁路沿线开发重点项目库共有项目77个,开工率达98.7%,项目累计完成投资499.7亿元,投资完成率超66.7%,对促进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发挥了重要作用。

  贸易更便利

  近日,记者来到玉溪市通海县万合进出口有限公司,只见两辆中铁货运冷链车停靠在仓库前,工人们抓紧将西兰花、西红柿、白菜等蔬菜打包、装箱、装车。

  “公司出口10多个品种的蔬菜到泰国,每月发货量3000吨,通过中老铁路冷链运输,时效有保证,运费也比公路运输下降10%。”该公司总经理张胥胥介绍。

  通海县自然气候条件优越,一年可种植四五茬蔬菜,是云南省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目前通海实有农业经营主体8497家,从事蔬菜进出口贸易的企业有37家。通海县副县长王华明介绍,铁路开通后,全县蔬菜出口企业潜能得到进一步释放,并以此为契机拓展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县蔬菜产品70%销往广州、上海、乌鲁木齐、哈尔滨等国内130多个大中城市,30%出口到东南亚及中东等地区。

  位于玉溪市峨山县化念镇的玉昆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矿产、焦化、炼铁炼钢、物流等于一体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眼下,连接钢厂和中老铁路化念站的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正抓紧建设。该公司副总经理陈丕锦说,铁路专用线可直接将从老挝进口的铁矿石运至厂区,生产的钢材产品也可直接运到南亚、东南亚地区,物流成本明显节约。

  为提升中老铁路大通道能力,3年来,云南不断持续推进沿线物流枢纽、配套路网和园区专用线建设,积极将昆明打造成为中老班列集结中心和货源组织中心。玉溪大化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开工建设,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中方区域)围网主体工程基本完工,万象南换装场等项目建成投用,实现中老泰铁路常态化运营,通道功能不断完善,运输能力显著提升。

  随着“澜湄蓉渝欧”“沪滇·澜湄线”“粤滇·澜湄线”“京滇·澜湄线”等系列国际货运班列成功开行,中老铁路客货运输服务网已辐射19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主要城市,品牌效应持续扩大。

  产业再升级

  铁路大通道为地区贸易往来提供了便捷的运输支撑,为做好沿线产业统筹,云南省根据各州(市)实际情况及发展定位,编制印发《中老铁路沿线产业布局指引》,引导相关州市合理布局适铁产业,推动中老铁路境内沿线形成错位协同、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

  在云南思茅产业园区宁洱片区,普洱珈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钠离子产业链项目正在紧张施工中,该项目主要包括年产7万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生产线、年产3万吨的生物质硬碳负极材料生产线及年产2吉瓦时的钠离子电芯和储能(云南)制造中心。该公司副总经理陆品璋介绍,公司利用云南化肥龙头企业云天化的废料和普洱地区丰富的木材资源生产产品,未来可通过铁路便利运输到各地。

  在野鸭塘河谷咖啡庄园,不少游客在体验打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喜爱到咖啡原产地探索、体验,中老铁路开通后,到我们庄园非常方便。”庄园负责人杨鸿简说。

  普洱市不断扩大“普洱咖啡”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普洱精品咖啡”成长为亮丽的产业名片和“可以喝的”城市名片,打造了一批集观光、采摘、加工、品尝、鉴赏于一体的咖啡庄园,全市初步建设20余家咖啡精品庄园。

  紧邻普洱市的西双版纳州全力推进文旅康养、橡胶、普洱茶、生物医药(傣医药)等重点产业,2023年实现综合产值(含口岸进出口贸易额)2600亿元,今年上半年综合产值达1400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18.8%,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和优势正在凸显。

  国际化加速

  中老铁路通车三周年之际,记者乘坐列车来到磨憨,走出车站,只见新修建的城市道路宽阔延伸,往来车辆穿梭繁忙,项目工地建设正酣……

  西双版纳州勐腊县磨憨镇地处云南省最南端,是我国通往老挝的国家级陆路口岸。2022年4月,云南省决定由昆明市全面托管磨憨镇。昆明市统筹推进园区规划编制、空间布局、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以再造一座新城的魄力推动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

  12月3日,磨憨南坡国际产业示范园开园,崭新的标准化厂房拔地而起,不少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三连制衣有限公司是首个入驻园区投产的项目,公司生产总监蒋高云表示,企业看中磨憨的投资环境和发展机遇,计划建设数字化、智能型、现代化服装制造基地,项目全部建成后可达72条生产线,预计年产值10亿元。

  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赖昱辉介绍,南坡国际产业合作区将构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及吸引重点企业投资的产业聚集示范区,现已有纺织服装、电子产品加工制造、中药材加工等12个产业项目入驻,推动磨憨从传统的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

  本亚威(昆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是首家入驻磨憨国际商贸服务区的老挝企业,公司董事长本亚威·暖显西表示:“我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磨憨利好的政策、便捷的交通吸引企业到此投资,未来还将拓展中老跨境旅游业务。”

  昆明推出了一系列新模式、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对口帮扶向产业协作转变,吸引中东部地区产业向磨憨转移。昆明还深化央地合作,引入资金实力雄厚、开发经验丰富的央企、省属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磨憨开发建设。托管以来,与中国中铁签署共建合作协议,增资扩股组建云南磨憨开发投资集团公司,有效解决开发初期缺人、缺钱、缺经验的问题,中国中铁先后参与磨憨项目建设24个,合同金额近40亿元。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功能配套不断完善,承载能力持续提升,磨憨国际口岸城市建设不断刷新“进度条”,由边疆末梢向开放前沿跃升。据统计,2023年,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70%,自托管以来到今年年底累计投资总额将突破100亿元。今年1月至10月,中国老挝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新开工项目33个,占全年计划新开工项目38个的8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92亿元,同比增长259.6%。2024年将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两个翻番”。 (经济日报记者 曹 松) 【编辑:史词】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原云南煤矿安全监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学辉接受审查调查

地名,孕育于一方水土,承载着一方文化。乡村地名往往映照着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古渠巷、渡头巷、飞来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当地深挖灵渠地名文化,注重利用灵渠历史文化资源进行街巷道路命名,丰富了地名的文化底蕴。地名文化是乡村文化的一部分,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为乡村“著名”,也应注重精神文化内涵,让乡村地名有看头、有说道、有讲究。

【两会声音】敦煌研究院汪万福:建议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组建全国重点实验室

目前,海宁中国皮革城经营面积370万平方米,年交易额超200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最具竞争力的专业市场,全国80%的皮革服装交易、60%的新款皮装改计皆源自海宁。

“00”后工作不满2年拟任副局长?当地回应质疑

首都机场近十年旅客吞吐量超7.7亿人次,货邮吞吐量超1800万吨,航班起降超500万架次,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已与40余个国家、210余个城市和地区实现通航。两大机场比翼齐飞,为京津冀机场建设成为世界级机场群提供重要支撑。

重庆工业母机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 举办百行万企产需对接活动

征途未尽,步履不停——毕马威2024年环境、社会与治理鉴证成熟度指数》中文版本报告由毕马威中国发布。报告数据基于今年2月至4月对全球1000家横跨不同行业与地区、平均年收入189亿美元的企业高管和董事会成员的调研。

设计时速350公里!沪苏湖高铁进入试运行阶段

同时,北京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谋划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完成了种质资源库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全市还建设了将府公园、莲花池公园等9处“生境花园”,进一步提升城市韧性,让北京的森林绿地成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家园。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